小底低像素一直是M43的诟病。每位有M43相机的孩子,肯定会遇上不懂摄影的人终极必杀的问题:
哟,你这相机看上去很专业啊,多少像素?什么?才1600万像素?我的手机都有6400万像素呢。
虽然像素低,但素我们M43玩家心中有力量:
手机用户:我们6400万像素。
M43玩家:1600w像素够用了!
手机用户:我们6400万像素。
M43玩家:发个朋友圈,800万像素就绰绰有余了!
手机用户:我们6400万像素。
M43玩家:传感器像素密度低说明画质好!
再对比一下近期几家传感器的新闻:
:欣然发布了1.5亿像素的中画幅传感器
奥巴和松下:欣然发布了引以为傲的新一代高达2000万像素传感器(奥巴:不,是2040万)
好在良心不安的显微镜厂和家电厂推出了一种用于弥补这种遗憾的技术:高像素合成(Hight Resolution Mode),也称高分辨率拍摄。
奥林巴斯从EM5 MarkII开始装配了高像素合成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的位移使得可以获得4倍分辨率的合成照片。原理是传感器每拍摄一张照片后,通过一次水平或垂直方向上位移0.5个像素来拍摄下一张照片,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共拍摄8张照片,最终合成为单张照片,支持RAW格式。
EM5 Mark II 支持最高4000万像素的JPG和6400万像素的RAW格式
Pen-F和EM1 MarkII?支持最高5000万像素的JPG和8000万像素的RAW格式
刚发布的G9支持最高8000万像素的JPG/RAW格式
果然黑科技,终于可以把那些用软件插值计算达到6400w像素的手机用户秒成渣渣了,终于可以在全幅玩家面前抬起骄傲的头颅了。
问题来了,高像素合成模式是黑科技还是安慰粉丝的噱头?
奥林巴斯官方给出了高像素模式的两点局限:
需要固定在地面或三脚架
只能拍摄静态物体
好吧,虽然不能拍妹子了,能拍个风光大片也是不错的,为了测试一遍高像素合成技术,于是我背着Pen-F兴高采烈地去海边采风了。
使用器材如下:
Pen-F?
Olympus 12mm F2.0
Panasonic 42.5mm F1.2
八爪鱼脚架
晴天且微风的海边是风光摄影合适的题材,走到海边恰是傍晚日落的黄金时刻。
已经有不少老外拿着单反在那里寻找最佳机位,我气定神闲地掏出了八爪鱼脚架直接固定在了栏杆上。
进入菜单,开启高分辨率拍摄模式,考虑到即使微小的抖动对最终成像很大,因此设置为静音快门并且快门延迟设为2秒:
第一组场景是有轻微晃动的船体,依次是2000万像素ORF,4000W像素JPG以及8000W像素ORF。其中高像素模式一共拍摄了4组,才找到一组放大后字体不模糊的,原因是船体在微风中会有晃动对最终成像影响很大,说明高像素模式对于被摄物体的静态要求很高,所以...
对比的是船上的字体,将其缩放到相同大小后进行对比,可认为高像素会比正常模式的分辨率略高一些,从肉眼来看高像素JPG的锐度还比ORF高一些,但是放大后都不再锐利。
第二组场景是静态物体,测试对象为海边健身房墙上的广告字体。
将原片导入到PS后,统一放大到300%后截取指定区域,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分辨率JPG模式优于普通模式,但是高像素ORF模式有种时曾相识的模糊...
场景三是拍摄建筑物,拍摄对象是维多利亚山顶的豪宅,这次换上了42.5mm F1.2上场。
通过对比,我们再一次发现JPG高像素模式依然效果最好,可以看清塑像脸部的五官,而ORF高像素模式的轻微糊片让人一再怀疑是不是时速每小时3公里的强风导致的?是相机在动,还是房子在动?
最后一组测试高像素模式在夜景下是否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于是走到沙滩上拍摄岸边的某餐厅:
但我发现在正常拍摄模式下的曝光时间是20秒,而一旦切换到高像素模式,曝光时间就被相机自动调整为8秒,导致的结果就是照片欠曝。第二个问题是高像素模式下,无法进行长时间曝光降噪,这对于照片的干净度来说会有不小的影响。从结果来看,高像素模式并不适合拍摄夜景。
当前,高像素合成模式的局限较大,对拍摄条件和拍摄物体都很苛刻,关键是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如果你想要使用该功能,建议仅在拍摄纯静态物体下使用。
不过。据说在下一代的EM5 MarkIII上,奥林巴斯会使用新的高像素合成技术以达到手持拍摄的效果,我觉得除了拍摄条件放宽外,最重要的是拍摄效果必须得提高,否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