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kqyqa"><tr id="kqyqa"></tr></samp>
<acronym id="kqyqa"></acronym>
<acronym id="kqyqa"></acronym>
<acronym id="kqyqa"><div id="kqyqa"></div></acronym>
<rt id="kqyqa"><small id="kqyqa"></small></rt>
<acronym id="kqyqa"><center id="kqyqa"></center></acronym>
<acronym id="kqyqa"><center id="kqyqa"></center></acronym>

当你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奥林巴斯OMD新摄会2021-01-20 11:40:13




保罗·卡普尼格罗? 银河苹果


初识摄影术


摄影术诞生在法国,发明者达盖尔运用碘化银感光材料得到了人类最早的银盐影像。然而历史并非绝对总会留有争议,因为有人认为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埃普斯在1827年运用沥青感光法所拍摄的照片才是世界上第一幅照片,尽管如此历史最终还是承认了达盖尔的发明。


约瑟夫·尼埃普斯? 窗外? 1826


如果说达盖尔在1839年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公之于世的“银版摄影术”,即为摄影术的正式开端,亦被认为是摄影史上最早具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法。那么十九世纪末,明胶银盐工艺的发明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摄影与人的关系。如果用技术成份和艺术成份来衡量,处于这一时期的摄影真正意义上都是以“术”见长,对于美感的表达尚处于萌芽阶段。


达盖尔? 坦普尔大街街景 ?1838


银盐的蔓延


了解银盐工艺的过程更像是对早期摄影史的挖掘,而明胶银盐工艺的制作过程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言简意赅。感光银与明胶相结合,在相纸上涂抹开来,中间用一层氧化钡隔开,除了具有阻止已感光的化学制剂渗透到相纸纤维中的作用,氧化钡的存在还保证了明胶银盐相纸成像的质量,相纸会在底片曝光后短时间内形成潜影,随即便可在暗房中冲洗。明胶银盐相纸的流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恰促使摄影变为一个系统化的产业。


工作室里的摄影师们? 1890


黑白摄影的高潮


二十世纪,大众可见的彩色照片微乎其微,致使这一时期的黑白摄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明胶银盐工艺的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明胶银盐相纸的特性,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被这一工艺极富表现力的柔和色调以及鲜明的对比度所吸引。他们将工作室与暗房相结合,深潜于黑白摄影的世界之中一探究竟。

哈里·卡拉汉的暗房

阿伦·西斯金德的暗房

尤金·史密斯的暗房

横向滑动更精彩


“银盐热”与大师经典


作为对人类产生最大影响的平面视觉媒介,摄影在诞生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产出的摄影师与作品的数量难以估算,能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摄影流派的产生丰富而迅猛,改变历史的往往都是少数人的成就,在“银盐热”的作用下,二十世纪涌现出一批节点性人物: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沃克·埃文斯、、罗伯特·弗兰克、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奥古斯特·桑德、保罗·?卡普尼格罗......

无名风景 ?1903

安塞尔·亚当斯? 月亮和半圆山 ?1960

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 帕拉达山区露天金矿

横向滑动更精彩


刘易斯·海因? 煤矿做粉碎工的男孩 ?1911


在这些二十世纪西方摄影史不可回避的经典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在摄影风格与摄影语言上的探索和创新,更加看到他们独特的思想与鲜明的观念。他们是探讨摄影本身的那部分人,使摄影语言保持高度纯化。在摄影师与影调对峙交织的过程中,银盐工艺得以让历史片段和物质之美永恒留存,甚至超脱了视觉限制的可能性。

爱德华·韦斯顿 ?鹦鹉螺 ?1927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美国人的生活方式 ?1937


约翰·古特曼? 艺术家百死一生 ?1938


阿伦·西斯金德? 巨人柱三 ?1949


艾略特·厄维特? 梦露 ?1956

横向滑动更精彩


保罗·卡普尼格罗? 奔跑的白鹿 ?1967


?

电影底片中的留银工艺


与黑白胶片不同的是,现代彩色片和部分黑白片为染料型胶片,卤化银只是在胶片曝光的过程中起到感光作用,之后将全部从胶片上去除。留银工艺指胶片在洗印过程中,通过跳过漂白等冲洗程序,使银粒子部分保留在胶片上,降低色彩的饱和度,得到反差强烈的影像。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作为摄影指导《赤色分子》电影海报 ?1981


不同的洗印厂有自己独特的留银工艺,其中较有影响的是:BB、ENR、CCE、ACE和NEC工艺。以ENR为例,这是一种正片留银工艺,由罗马特艺色洗印厂开发,并以发明者埃内斯托·诺韦利-雷蒙名字缩写命名。最早由意大利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在1981年作为摄影指导的影片《赤色分子》中使用,并凭借该片获得第54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在后来的很多影片中他都使用了留银工艺,包括《塔克:其人其梦》、《迪克崔西》、《末代皇帝》、《Bulworth》。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作为摄影指导《末代皇帝》电影海报 ?1987


随着留银工艺的传播,很多导演和摄影创作人员会根据剧情内容需要,在电影艺术创作中对画面影像进行全部或部分留银处理,以表现画面影像特殊的视觉效果。《七宗罪》、《拯救大兵瑞恩》等等我们所熟悉的影片中都有过留银工艺的身影。


达吕斯·康第作为摄影指导《七宗罪》电影海报 ?1995


雅努什·卡明斯基作为摄影指导《拯救大兵瑞恩》电影海报 ?1998


数码时代下银盐工艺的二次温床


技术与艺术永远都是相生相存相依相伴的关系,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摄影这样依赖器材与行业技术的进步。在摄影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人们从未停止提高影像质量、改善获取影像手段的便捷性。


奥林巴斯OM-D E-M10 Mark III


2017年9月15日奥林巴斯发布了新款可更换镜头照相机OM-D E-M10 Mark III。除了具备内置五轴图像防抖系统、高速自动对焦性能、内置Wi-Fi等主要功能特点外,在其相机辅助拍摄模式的艺术滤镜中新增了一个滤镜——留银冲洗,该滤镜的增加扩大了艺术滤镜的整体表现范围,重现了冲洗胶片过程中的银保留法。亦适用于视频拍摄,方便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该滤镜具备两个类型可供选择,一种可产生类似金属银的光泽,另一种则可产生如旧胶片般的怀旧感。


“ 留银冲洗 ” 滤镜下的摄影作品



在银盐工艺影响了人类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随着数码工业的技术发展与创新提升。在黑与白的世界中,那些丰富、细腻、跳跃着的灰调亦可唾手而得。铭记经典工艺的同时,对于摄影艺术来说,新技术的体验未尝不是一次革新且富有挑战的探寻之旅。



- END -




友情链接
快3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