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结叫“一辈子一定要去次非洲”,它说不清、道不明、逃不掉、甩不开,却在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都会“发作”,让人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那些去过的人也并不会好过:非洲“有毒”,总让人一遍又一遍地想起它、靠近它。
梁子就是这样一位“中毒颇深”的行者,一个独闯非洲的女人。莱索托、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喀麦隆、布隆迪、肯尼亚、刚果……十年(2000-2011),她八次深入非洲,在寻找什么?在世界最陌生的国度,她又有怎样的遭遇?
接下来的每周一,波布非洲将连载梁子的《非洲十年》一书,让我们一起跟随自由摄影师梁子的文字,去到那个苦难与幸福交织的真实非洲。
梁子在提奥村——与朋友一起吃饭
在红海和沙漠间
(厄立特里亚-2003年10月)
? ? ? ? ? ? ?
艾莎16岁时嫁给了一个非常能干的男人,丈夫不仅一表人才,还非常疼爱她。婚后,他们共同生活了13年,生了5个儿子。然而,不幸的是,6年前的一天,艾莎的丈夫突然患病,就在人们四处为他找医生的时候,他咽气了。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死因。一个月后,艾莎的父亲过于焦虑,也匆匆离开了人世。
作为一个母亲,她不得不为5个幼小的孩子支撑起这个残破的家。当时,她的大儿子才十二岁,最小的儿子只有两三岁。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沙大漠中,没有任何土地资源,女人又不能下海捕鱼,她与5个孩子几乎无法生存。就在她深感绝望的时刻,她丈夫的母亲找到自己姐姐的儿子,恳求他帮助艾莎一家人。这个叫亚辛(Yassen)的男人,就成为了艾莎现在的丈夫。
艾莎和她从也门回来的丈夫在一起
亚辛的父亲是也门人,母亲是本地人。他从小生活在也门,是个渔民。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家庭,老婆和三个孩子都在也门生活。
与艾莎结婚后,他将艾莎的两个大儿子带到了也门,让他们分别在自己和朋友的渔船上捕鱼。过不久,艾莎的大儿子就要回来看她了。
艾莎对我说,她打算用我们带去的羊肉好好犒劳儿子。接着,她开始着手准备。奇怪的是,她手提一只穆斯林在做礼拜前为自己清洗的塑料壶,坐在小凳上,伸出右脚,用塑料壶里的水洗起了脚趾头。之后,她将一把长刀的刀把插在右脚大姆趾和食趾中间,并将刀刃朝外,两手拽着肉的两头,在刀上割了起来。可是肉切好后,却迟迟不见她点灶火。
我跟着她走出东边院门,她突然蹲在了离院门大约两三米的地上,开始用手刨起了沙子,地上很快露出了一个圆形铁盖。艾莎揭开铁盖让我看,里面有个黑铁桶,大小、形状与家用油漆桶相差无己。然后,她在铁桶里点燃了几根大约一尺长的劈柴,又找来一根一米长的铁棍,根据风向,将铁盖支起来,与地面形成了三角。
阿法尔人用地炉做饭
她说,这是为了避免大风把劈柴熄灭。不一会儿工夫,劈柴被烧成了木炭。艾莎把撒了盐的羊肉,放进了铁桶里的木炭上,加上盖,再铺上布,把它们埋进沙子里。她告诉我,等上一两个小时后就能吃了。
我对阿卜德拉说:“这羊肉烤出来肯定很香。”
“当然!我连生肉都想吃。”他边说,边斜着眼儿往埋着羊肉的沙子堆瞟了一眼。
“这个地炉只能烤肉吗?”我问。
“这叫堡非(Bopha),是我们阿法尔人的祖传,几乎每家都有,它还能做米饭、烤饼、烤鱼,什么都行,做出的东西很好吃。”他说。
他还说,只要你走进阿法尔人的居住地,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有两种地下火炉。一个是“堡非”,在屋外,另一个在屋里的角落,是已婚女人专门做身体烟熏用的。
“堡非”的起源无从考证,但是与早年阿法尔人在沙漠中过着游牧生活有关。这种地炉完全利用沙漠环境,搭建简便,也无需携带。即使没有炭火,靠沙漠地表高温,依然能把食物烤熟。虽然它只是一个做饭的工具,但却是一代又一代阿法尔人,在长期劳动中的智慧结晶。
阿法尔人用地炉做饭
等待了近两个小时之后,那锅羊肉总算被我盼熟了。当艾莎刨开沙子,掀开铁盖,一股浓香的烤肉味儿顿时散发出来。看着艾莎把正冒着油的一块块嫩肉拾到大盘子里,我简直有点急不可待了。
当我跟着艾莎走进屋,顿时愣了。屋里竟然出现了八九个身壮如牛的男人,他们已经在地上围坐好一圈,就等上肉了,就像饿狼,正翘首以待这顿饱餐。艾莎刚把大盘子放在他们中间,八九只黑手就从四周同时伸了进去。此时只能听见快速的“吧唧、吧唧”的吧嗒嘴声,没人谈笑,两眼都紧盯着手里的肉,嘴上吃得油花花的。我站在一旁,闻着诱人的香味儿,馋瘾大作,又不能跟男人们抢肉吃,心里真不是滋味。再看看阿卜德拉,这家伙探着半个身子,一个劲儿地往盘子上凑,那架势恨不得一头扎进肉里。只见眨眼的工夫,盘子就见底了。而对于这帮饥饿的壮汉,显然是狼多肉少。
最后,他们舔着油嘴,意犹未尽地迈着四方步走了。
对于这帮来势凶猛的食客,我无法理解。
“他们是什么人?凭什么来这儿大吃大喝?他妈的一帮强盗。”我对阿卜德拉大声吼着,连中文都带出来了。把没吃上肉窝的火,全撒到了他身上。
我以为他也会很愤怒,谁知他一脸笑容地对我说:“子,大家能来这儿吃饭,不是坏事,这是我们的风俗。只要是阿法尔人,不论相识与否,可以随意到任何一家吃饭。不论贫富,都不能拒绝。”
其实,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风俗。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你进了主人家的门,主人都会非常热情地劝你吃喝,如果你不吃,是一种没礼貌的表现,也会令主人感到失落。然而,前提是在主人的盛情邀请下,人们才会吃喝的。
而在这里,一切简化得直截了当。人们带上嘴,既来之,则吃之。
提奥村风景
眼看到嘴的肉被人家的风俗搅和没了,可惜我刚才那么多口水全白流了。
据艾莎说,这次她的大儿子没能给她带来钱,因为船主已经半年没给他工钱了。不过儿子为她带来一个好消息:最近她丈夫要回来。为此,艾莎乐得合不上嘴。艾莎对我说,她丈夫已经两年没回来了,虽说有时托人把钱带来,但是她心里还是觉得不服气。
“我也是他的老婆,与他是举行了正式的婚礼的,他总是住在她那边,我很不高兴。”艾莎带着怨气说。
尽管艾莎内心有些不快,但总算快把丈夫盼回来了,还是兴奋不已。
??????
这几天,艾莎特别忙碌,打扫院子,清理垃圾,把家里所有堆积的脏衣服、破单子、烂布衫全洗了。连邻居的女孩和驮水的小毛驴,也都在帮她忙活。她们顶着沙漠的太阳,一趟趟往村外的水井跑,累得疲惫不堪。之后,艾莎又开始准备做饭的柴禾。
艾莎.依德瑞斯在丈夫回来之前加紧做护肤准备,这是她自制的植物面膜
?????
艾莎每“劈”一根柴,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像个举重运动员,硬是咬紧牙关,把沉重的大石头举到头顶,再砸下去。光是这一项活儿,就让她干了足足大半天。
我看她如此辛苦,就对她说;“你男人就要回来了,这些重活儿应该留给他干。”
阿卜德拉一听干脆没翻译:“男人劈柴?做饭?不!不!那还要女人干什么?”他说。
??????
我知道这是观念的差异,并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也就没再说下去。
我相信,目前艾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丈夫的归来。丈夫是她的精神支柱,使她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动力。
(未完……)
精彩回顾:
莱索托篇:
塞拉利昂篇:
《非洲十年》| 初入血腥钻石的的国度塞拉利昂
《非洲十年》| 大老婆罩着小老婆
《非洲十年》| 欢乐的捕鱼女人
《非洲十年》| 大腕儿级的女大酋长
《非洲十年》|女大酋长挺“家常”
《非洲十年》| 女酋长有大酒量
厄立特里亚:
《非洲十年》| 我在厄立特里亚被孤立了
《非洲十年》| 警察与民众语言不通
作者简介:
梁子
北京人。16岁当兵。。
云南老山前线作战军中一名女战地摄影干事。1987年老山前线10位英模报告团成员之一。
深入非洲部落进行人文调查的女摄影师,先后10次独自前往非洲国家。
4次独自进入阿富汗采访和拍摄,也是第一位进入驻阿富汗北约军营的中国女摄影师。
纪录片《房东蒋先生》分别获得2002年中国电视学会年度电视纪录片大奖(金奖),2004年韩国EBS国际纪录片节大奖(金奖),2006年第二届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国际电视节铜奖。
2008年当选英国《TIME OUT》杂志创刊40周年,中国40位人物之一。
2011年旅游卫视首届行者户外影像节,荣获年度最有影响力年度人物大奖。
2011年当选为15位幸福力女性人物之一。
2012年荣获《户外探险》中国第六届金犀牛户外影像大奖。
2012年当选为十大正能量女性人物。
2012年,代表作《远非生动——非洲妇女儿童》获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赛,社会类金奖。
2012年,拍摄的30集纪录片《非洲十年》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播出。
2013年当选为第五届“中国当代徐霞客”人物。
2014年奥林巴斯认证的OGPS专业摄影师。
曾出版《一本打开的日记》《独闯非洲高山王国》《西非丛林的家》《我的非洲部落》《非洲十年》。
小布说:
《非洲十年》连载在波布非洲的平台推出后,反响热烈,很多读者询问书的购买方式,很遗憾的是这本书现已绝版,您可以耐心等待小布每周一的推文。如果你喜欢梁子的文字和故事,可以通过阅读她的其他作品,来打发非连载日的“寂寞时光”。
好书推荐:
历时10年的阿富汗全纪录,揭开阿富汗的神秘面纱!
《面纱之下的阿富汗——你是尘埃也是光》为梁子诚意之作,继《非洲十年》之后,梁子体验阿富汗百姓的日常,探究阿富汗女人的活法——她们的生活就是阿富汗文化、、军事的真实倒影:
你知道阿富汗战乱不断,却不知血泪背后平凡的女性如何拼尽全部撑起残破的家庭,用自己的勤劳与信念笑对生活;
你看到阿富汗妇女从头到脚被严密包裹,却不知她们脱去袍子后的艳丽容颜,暗地里追逐着印度、迪拜甚至韩国的潮流;
你听过阿富汗女性遭遇残酷的禁锢,却不知花样少女为了争取自己的爱情而被乱石砸死,卷入上百人参与的凄厉谋杀;
梁子隔着“波尔卡”探寻阿富汗女人的内心,只有这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平静地对待生活中随时发生的悲剧。认识她们,也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目前,本书在当当、京东、淘宝等平台均有售。
“致我的阿富汗姐妹,愿你抚平苦难的褶皱
在黑暗中为自己发光”
书号:ISBN:9787508647500
作者:?梁子??著
出版时间:2014-11
波布非洲 | ID:hshafrica
一个非洲故事 ?一次体验式旅行 ?一款匠心之作
《面纱下的阿富汗——你是尘埃也是光》的外部购买链接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吧!